再談城市級智慧停車的投資陷阱——政府對智慧停車的影響
近兩年,城市級道路智慧停車項目在各地開展的如火如荼,很多路外停車管理運營商、停車運營平臺開發商和停車管理設備制造商都踴躍參與到項目合作中,但參與合作的企業在考慮到項目收益的同時,也應充分認識到道路智慧停車業務中存在的投資陷阱,尤其是當地政府部門對道路智慧停車業務的影響。
道路智慧停車屬于一個新興的行業,它可以大幅改善城市道路環境,緩解停車難及道路交通擁堵問題,同時也可以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因此受到各地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但有些地方政府對其沒有充分的認知,城市道路智慧停車是一項復雜性和系統性工程,它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項目的設計規劃、停車管理設備的選擇、市場宣傳報道、運營監管、社會輿情、欠費追繳政策等等。政府部門只要對其中某個環節支持不到位或者進行調整,就可能對整個項目運營產生重大影響。 在項目運營前期準備階段,政府部門對項目運營的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項目的設計規劃是否合理(包括選擇的運營設備等),2、是否出臺相應的停車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規文件,3、是否制定合理的停車收費標準,4、是否協調相關部門配合項目前期的施工建設,5、是否配合對道路停車收費進行官方報道宣傳。 在項目運營中,政府部門可能對項目施加的影響包括:1、政府監管部門眾多,交通委、公安局交警支隊、物價局、城管委、街道等均有權管理道路停車泊位,運營企業需要花費大量精力應對各級政府部門的監管檢查;2、政府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時調整運營路線,一旦政府臨時調整運營路線,將對企業的設備投入成本及運營收益產生重大影響;3、政府可以隨意調整收費標準,以江蘇某縣為例,政府因疫情影響直接將停車收費標準減半,使運營企業直接陷入運營虧損狀態;4、為平息社會輿情,或節假日等因素,政府可以隨時叫停項目運營,這將對運營企業產生災難性影響。 城市道路智慧停車一般采取先停車、后付費的管理模式,停車欠費追繳成為城市智慧停車管理的一大難題。由于地方政府對于道路智慧停車項目的支持力度不同,各地運營項目的實際繳費率也存在天壤之別,有的城市繳費率可以達到80%-90%,而有的城市繳費率連50%都不到。目前,各地政府配合提升繳費率方法主要包括:出臺道路停車欠費逾期將進行行政處罰的條例;地方交警部門配合道路停車收費工作人員進行現場催繳;有些城市通過ETC設備進行道路停車欠費追繳;地方政府支持運營企業通過司法訴訟等法律方式追繳停車欠費;還有些城市已明確公布將車主“停車欠費”行為納入征信系統。如果地方政府不配合運營企業提升繳費率,使繳費率長期處于較低水平,那整個項目將難以為繼。 綜上所述,城市道路智慧停車運營企業在實際運營中將會面臨眾多的政府不確定因素,運營企業需要在項目運營前期與當地政府深入溝通,詳細了解運營城市的相關政府政策、法律法規、支持力度以及營商環境,才能保證城市道路智慧停車項目的順利運營,避免落入投資陷阱。 識別二維碼 關注加視誠科技 獲取更多行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