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城市道路智慧停車發展現狀和問題
目前, 我國大城市汽車與停車位的平均比例約為1: 0.8, 中小城市約為1: 0.5, 而發達國家這一指標約為1:1.3, 停車位缺口巨大。來自2020年城市停車博覽會上的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每年的新增泊位需求在3000萬個左右,而實際新增數量不到100萬個,遠低于市場需求量,保守估計現下停車位缺口超過8000萬個。

為解決城市停車難問題,城市道路智慧停車越來越被政府部門以及車主接受,很多城市主管部門主動尋求企業單位進行PPP或者BOT建設經營活動。
據中國停車網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實行道路智能化收費管理運營的市縣數達到408個,過去5年年均增長率為30.7%;運營的泊位總量累計達到149萬個,過去5年年均增長率為38.1%。2022上半年,全國新增道路智慧停車項目131個;截至2022年6月底,全國已建和在建的道路智慧停車項目累計1100個,分布在全國31個省份。
在全國各地大力發展城市道路智慧停車項目的同時,運營企業也應充分認識到道路智慧停車業務中存在的問題。

城市道路智慧停車業務具有特殊性和復雜性,其特殊性體現在項目的本質是民生工程和政府工程,政策性強,業務實施中既要考慮到政府的態度,又要顧及百姓的感受,還要兼顧企業利益。城市道路智慧停車業務不是純商業性的。項目在實施運營中無論停車收費定價標準、設備設施投放、停車資源管理、都要嚴格按照當地政府的要求辦理,要接受當地政府的監督和管理,而且還需要有公安交警的常態化執法配合,政府還要出臺相應的《城市機動車停車管理條例》等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規,而且企業在運營中還要投入精力、時間和人財物,采取適當的辦法和有效措施,來應對由于停車繳費和對停車泊位進行日常管理而導致的企業、百姓和政府之間產生的種種矛盾,公關平息社會負面輿情。項目在實施過程中,會涉及到許多政府部門(如道路停車泊位經營管理權屬于交通行政管理部門范疇,但交通委、公安局交警支隊、物價局、城管委、街道等均有權管理道路停車泊位),同時還牽涉到百姓的日常生活。
其復雜性體現在城市道路智慧停車業務是一項系統性工作,需要提前布局、有效分解,細致梳理全流程工作環節,明確制定各項政策和標準,嚴格把控好各個工作環節。
城市道路智慧停車業務可分為前期宣傳-電子收費-后期催繳“三個關鍵環節”,前期宣傳是基礎,電子收費是保障,后期催繳是難點。針對以上三個環節運營企業應不斷分解工作任務、細化工作要求,針對車位設置規則及條件、統一標志標識、車位規范性核查、設備技術選型、系統及平臺搭建、數據管理及安全、停車工作人員管理、收費催繳等各個環節。
長期以來,民眾已經習慣了道路免費的停車狀態,“停車入位、停車付費、違停受罰”觀念尚未完全建立。因此,各地在開展道路停車收費前,需要預留充分的準備周期就道路停車收費進行宣傳,這方面需要各級政府全面動員、主動作為,通過公開發表官方報道文章、微信公眾號、設計宣傳手冊、樹立告示牌等多種方式讓民眾詳細了解相關政策及收費標準;并做好政策解釋工作,培養民眾逐漸養成停車繳費習慣。

目前,城市道路智慧停車收費以電子收費為主,主要管理設備包括手持終端PDA、地磁、高位視頻、視頻樁和視頻巡檢車等。電子收費以其方便快捷的特點,受到市民的歡迎,因人工收費方式可能產生的現場議價、黑收費、亂收費的現象得以遏制,收費更加規范、透明;停車效率的提高和停車秩序的改善,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道路停車位周轉率,緩解了停車難及道路交通擁堵問題,有力改善了居民出行體驗。智慧停車管理設備的使用,還可解決僵尸車占道、車輛違章停放、停車壓線、車輛剮蹭、車輛防盜、號牌違章等一系列停車難題,做到還道于民,社會效益明顯。
由于城市道路智慧停車采取先停車、后付費的管理模式,道路停車欠費問題成為城市停車管理的一大難題,目前國內眾多開展道路智慧停車的城市正在進行各種停車欠費追繳工作。其中,北京市出臺道路停車欠費逾期將進行行政處罰的文件;上海市交警部門配合道路停車收費工作人員進行現場催繳;南通等城市通過ETC設備進行道路停車欠費追繳;晉江等城市公布將通過司法訴訟等法律方式追繳停車欠費;另外,武漢、深圳、濟南等城市已明確公布將車主“停車欠費”行為納入征信系統。
因此,城市道路智慧停車運營企業只有充分認識到道路智慧停車業務的特殊性和復雜性,綜合考慮企業自身的資金實力和管理能力,深入了解運營城市的相關政府政策、法律法規、支持力度以及營商環境,才能保證城市道路智慧停車項目的順利運營,解決城市停車難問題,實現企業自身盈利。

識別二維碼
關注加視誠科技
獲取更多行業資訊